其实14年初就在香港买了我的第一个BOSE降噪耳机QC20用到现在,也算多年用户了,因为那时候全年经常全国飞出差,还有喜欢出去旅行,特别是有时候飞洲际的时候十左右个小时的噪音还是挺难受,所以降噪耳机对我来说是个挺有用的硬需求。
qc20虽用了多年,但我耳机保护的还算比较好,所以目前只是耳机插头拐弯出外皮断裂,里面线还没断,我用了热缩管把它稳固住,还有就是主机的外皮差不多要脱落了,其他的都还好,没有什么故障,所以对BOSE也算比较有信心。所以先上张陪我多年的qc20吧。
其实蓝牙耳机开始普及后就一直盼望着bose出蓝牙分体入耳降噪耳机,而耳罩式的实在无爱,太大太显眼而且在南方实在太闷热,项圈式的也觉得不好看。后来索尼苹果等也出了蓝牙分体降噪耳塞,可是试过之后还是喜欢bose的鲨鱼鳍,带着舒服且不容易掉,这成了我继续选择bose的一大理由。
国庆的时候看到推送马上就开始在京东预定,2299。然后去附近的专卖店也看了,可以预定,保证10月15可以拿到货,还可以帮搞减200的券即是2099,可惜那时想着京东上买可以上面买三五年的延保,就还是执意买京东的,现在想想又觉得其实没必要了。今天去附近两个专卖店问了下,全都没现货了,预定白色的话得要去到11月中,所以还是买京东的了。
买之前同样网上各种找评测了解,不少能早拿到的评测说来说去都没说到自己要的一些点子上导致总是了解有限,最终各种了解集合的缺点信息主要是盒子体积大,延迟不太好,单耳只能右耳。说实话我犹豫过,不过最终还是买了。
那么先简单开个箱吧,拿到东西后可以关注bose微信公众号注册绑定,然后扫描序列号注册产品可以增加3个月的官方保修。即是一共15个月的官方保修。
打开里面是一个比起app等同类产品体积大上几倍的盒子,厚度又厚,放衣袋实在不太方便。充电盒外面是磨砂,里面是光面类似钢琴烤漆。
耳机上默认装上的是2号鲨鱼鳍。
配件很简单,盒子、耳机、三幅鲨鱼鳍、一条USB A-TYPE C口的充电线和说明书。
先看看充电盒,支持有线C口和无线充。充电盒容量是430mA,输入是5v 1.2A,输出是5v 0.22A X两个耳机。
我用三星的无线充电底座可以正常给它充电。
耳机外侧是磨砂,内侧是光面。鲨鱼鳍材质较qc20硬一些。
那么拿到手机先市场下载安装“BOSE音乐”app,然后通过app去连接设置耳机,不要先直接在系统设置里蓝牙直接去连接,是连接不上的并且会导致在app里也连接不上,要先取消蓝牙配对。
由于身边没有其他品牌的降噪耳机可以作为对比,就只能简单与qc20对比了。
首先底噪几乎察觉不到,当然qc20的底噪本身也很低,一般也难明显察觉到。
其次没怎么感受到耳压,我记得去苹果专卖店试听APP的时候,戴上去就感受到耳压了。其实想试试坐火车过山洞和坐飞机爬升降落的时候的耳压情况,可惜目前没机会试,有试过的朋友欢迎告知。因为这两种场景戴着qc20都可以明显感受到耳压变化并有点不舒服。
另外就是戴着左右晃动、摇头或者走动的时候,没有出现试听app的时候同样行为会出现的应该算是风噪还是什么的一个比较明显的噪音。
另外风噪我拿风扇对着一边耳机吹,感觉风噪跟qc20基本一样。
音质的话我单对比了下低音,明显比qc20好,另外感觉有点闷吧,会不会新耳机煲一段时间后会有改善有待观察。
噪声抑制上,我用吹风筒做测试,对吹风筒噪音抑制比qc20好,噪音被抑制的相对较低一些。
再来说说坑爹的延迟,有朋友问过客服说是500毫秒,我试了确实也是差不多,拿吃鸡来做说明吧,我跳起并且打出一拳,落地的同时才听到打拳的声音,差不多是半秒。这延迟基本上就是苹果airpods一代的水平啊。而现在2020年底了,并且耳机体积比别人大那么多,搞了这么一个延迟,我实在不知道bose的产品经理是怎么想的,玩实时性高的游戏的朋友就不用考虑这耳机了。
另外就是单耳的问题,据说右边是作为主机,所以右耳耗电会比左耳高15%左右,所以单耳只能用右耳。但我发现,左耳单耳也是可以的,比如单拿起左耳,可以正常听音乐等,只是接挂电话和开始停止播放音乐在右耳机上控制,左侧没法快捷控制。另外就是两个同时戴着的时候要摘掉右耳单用左耳的时候麻烦一点点,需要两个同时放回盒子然后再单拿起左耳;或者是左耳先拿开,然后双击右耳听到音乐开始的时候拿掉右耳的同时戴上左耳,此时左耳也会正常播放音乐。
还有就是鲨鱼鳍我个人感觉戴起来没有qc20好,主要在于设计上,新款的鳍相对于入耳部分是比较靠外的,这导致戴上去后鳍的部分太靠外了,比较不好卡进耳朵凹进去的那条沟。而qc20的鳍相对于入耳部分是比较靠里侧的,戴上去后就正好可以更容易卡进耳朵凹进去的那道沟。所以戴上去感觉没有qc20l牢靠。当然了这也可能是我个案的问题有条件的朋友可以试一试对比下。
耳机之家。发布者:孙小编,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headphonehome.net/6532.html